武术禅打出新天地
天下功夫出少林,“拳以寺名,寺以拳显”。释永信心里清楚,少林寺的传世英名与少林功夫密不可分。然而,自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到1981年少林寺成立武术队,少林功夫被搁置了半个世纪,几濒于失传了,沦落中的少林寺也一样默默无闻。
1982年香港功夫影片《少林寺》在全球的热映,给现实中的少林寺赢得一次机会,让它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根据门票统计,1974到1978五年间游客约为20万,而1982年游客猛然增至70多万人,1984年再攀高峰,达到260万人。”这种显见的效果让释永信更加认识到了少林武术的无限魅力。
“不容否认,电影对少林寺起了一个很大广告的作用,但它没有触及更多少林寺的东西,有些还是歪曲的,像其中所讲‘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就不合我们佛家的戒律。”对于是电影成就了少林寺,还是少林寺成就了电影,释永信躲开了这种非此即彼的命题,他说,“真正成就少林寺和影片的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1979年,中央统战部允许少林寺僧人身着佛衣接待外宾,“这在全国佛教界是首次,国家宗教政策由此解冻。”
政策放开,宗教生活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少林寺开始酝酿着以武破题的振兴之道。继少林武术队成立之后,武术挖掘小组、武术研究会相继于1984和1986年成立,释永信在其中都担当了主要的组织领导任务。1987年,开始执掌少林的释永信将先前亲手组建的少林寺武术队改组为武僧团,并自1989年始,把少林武术搬上舞台,演出从国内到国外,从武术套路表演到编排有故事情节的舞台剧,“少林功夫热”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
然而,风头显尽的武术表演在给少林寺带来声明和利益的同时,却也遭到了佛教界的非议,1995年之前,少林寺一度被边缘化了。“当时就认为我们过于偏重武术,把信仰淡化了,少林寺成了武馆,连赵朴老也反对。佛教界有什么活动,就不邀请少林寺。”这关系到了少林寺的长远大计,释永信被迫停下来反思对策,“毕竟少林寺在我的主持下还要前进,要名正言顺的前进。”
在这个节骨眼上,释永信抛出了“武术禅”的概念,教友的误会涣然冰释。“少林武术所以博大精深,正在于它是禅武合一,禅为武之体,武为禅之用,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它的宗义不在于看家护院,而是弘法利生,退则参禅养性修道行,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释永信认为,禅宗讲究行走坐卧都是禅,武术禅是学佛的一个法门,是最方便的弘法工具。释永信的高论激荡在佛学界,辩来驳去,最终占了上风,时为佛协主席的赵朴老也加以认同,撰文表示支持。
1995年,少林寺获得同界谅解后,再遇喜事。9月3日,建自北魏太和十九年的少林寺迎来1500周年庆典,仅境外就有千余人应邀参加,到会的中外记者多达580多位。作为中国寺院最年轻的主持,释永信受到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好评,“这是少林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少林寺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绝地反击 开门护法
现实的复兴竟又是多么不易!商业经济的大潮在全球波翻浪涌,遍布世界各地的商人嗅到了少林寺这个牌子的价值,于是捷足先登,疯狂抢注“少林”商标。就在少林寺的僧人们还在打坐念经、练武参禅的时候,他们的先祖创下的千年丰碑已经在不声不响被盗用了。
1993年10月18日晚,有人急匆匆跑来报告释永信,漯河市罐头食品总厂在中央电视台公然打出了“少林”牌火腿肠的广告。“稍有佛教知识的人都知道,僧人是素食者,那么少林火腿肠给人什么信息,对少林寺会造成什么影响?”释永信一夜没有睡好。次日一早,就有宗教界人士来电质问漯河市罐头食品总厂与少林寺是什么关系,释永信有口难辩。
此前,已经发现一些商家打着“少林”的招牌牟利,但都没有像火腿肠这样深深伤到了少林寺乃至整个佛教界的禁地。释永信觉得少林寺不能再沉默下去了,遂果断向对方发起诉讼,开创了中国宗教界打名誉官司的先河。两年后,这场官司以少林寺胜诉告终,而它也牵出了更多少林商标被占用的事实,商业利益的挤兑让少林寺遇到了危机。
“少林寺成了摇钱树,谁都想拿去摇一摇;但这对少林寺和独特的少林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形势咄咄逼人,是闭门清修,还是开门护法,释永信处在尴尬之中。作为僧人应该与世无争,但作为少林传承人,少林寺从来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相连,释永信更不愿意看到少林寺打碎在自己手中。
1998年7月,少林寺再发创举,投资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不成立公司,就无法进行商标注册;有了公司载体,则可以方便系统地开展对少林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少林寺至今已拿到29个类别、43项商标的注册证书,2004年11月少林寺商标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商标保卫战在国内告捷。
相比之下,在国外的商标注册及收回工作更为困难。“我们现在去日本交流,只能用少林,却不能堂堂正正地使用少林寺。”这让释永信深感无奈。2002年少林寺武僧团跟随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日参加中日韩三国建交庆典演出,释永信却意外得到一本厚达300余页关于日本国内抢注少林、少林寺、少林寺拳法等272项相关商标的查询结果报告。而这其中暴露的情况在全球来讲也只算是冰山一角。
在少林寺努力通过法律途径护牌的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打开了另一扇法门。2002年,少林寺开始自己动手组织材料,积极申报少林功夫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挤进这扇门。2005年4月,少林功夫首次申遗宣告落选,但释永信认为,少林功夫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申报资格和评选标准,“申遗不会就此停下,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少林寺看似“出格”的护牌行动,释永信称目的在于保名而非争利,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已经流失得太多太多,我们已经丢不起了。他还引用佛经的话说:“勇猛护持于佛法,愿常利益诸世间。”
现代化背景影响下的未来
从少林功夫世界巡演、商标官司、开办公司、申请世界遗产、少林秘籍上网、千年古刹整修到现在筹拍影视剧……有人说,自从释永信当家以来,少林寺似乎就没有消停过,隔一段总有什么猛料吊起大众的胃口。正应了行正方丈对这个弟子“处事果敢”的评价,释永信在很多事情上彰显了他的前瞻性和非凡魄力,这让他频频有惊世骇俗之举。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少林寺应该是古老陈旧的,僧人应该终日与青灯古佛为伴,四大皆空,远离红尘;如今,释永信把少林寺带进了一个崭新时代,因为他在努力将少林寺推向现代化社会的洪流。“在现代化的潮流之上,我们就是一条船。我们坚定自己的彼岸,只要把好方向,就不会被冲得晕头转向。”
从细微到宏观,少林寺都在革新着面孔。1996年,在国外见识了互联网好处的释永信开办了少林寺网站,而那时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知道、使用着互联网,而少林寺僧站在了第一批网友的行列。此外,寺内早起时间由凌晨四点推迟到五点,洒扫守门改由雇人代劳,要求僧众学习英语、上网,送有潜质的僧徒到佛学院深造、参加MBA课程培训,释永信在寺务管理中已经灌输了“人性化”理念。“过去少林寺与世隔绝,现在要入世,佛教避世是自取灭亡。”
在释永信本人,一身僧衣掩饰不住各种现代化因素的存在。他每天上网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时尚手机发送短信,随身携带数码相机拍照;他有自己的专车,时常乘飞机穿梭在云彩眼儿里,与世界知名人物交游应对;他开口没有陈腐气息,学问渊博,思维敏捷,谈话中不时体现出“辩证法”,具备公关、管理等多方面现代专业知识。释永信在筹拍的少林传奇影片中担任制片人,监督剧本和演员的筛选,这部计划投资2500万美元,预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公映。眼下,他还有个愿想就是与好莱坞合作,打造一台“极致豪华”的少林功夫剧推上赌城拉斯维加斯的舞台,他“要让中国传统的少林功夫文化跟世界主流时尚文化对话”。释永信每年要有两个月在国外,不管身在何处,他仍然坚持每天学习、修行,有了修行的功夫,尽管日日忙碌,他却“劳身不劳心”。
释永信是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少林方丈,对于海外媒体称他为少林CEO的说法也表示认可,“既是行政领导,也是精神领袖,只是CEO体现了现代商业社会的价值标准,我们要与时代同步。”关于影视剧拍摄制作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他认为才刚刚起步,“具体工作不过问,我只负责主旋律”。这其中,“禅修是根本,文化是方便,要通过文化达到禅修这个核心。未来的少林寺尽管不会像迪斯尼、麦当劳那样满世界都是,但它会更像一个迪斯尼主题公园,大众会通过我们的文化产品感知少林文化。”
“佛教应该走向普罗大众中去,否则天天讲普渡众生,实际上一辈子也渡不了几个,甚至一个都渡不了,那么我们也就空有一颗慈悲心而已。”释永信称,他和少林寺所做的一切都为了教化社会,普渡众生。他的方向是要把少林寺建成一座世界禅修中心,那么就让历史作证吧!(文章来源: 人民网)
◎释永信语录
“大家都在炒少林寺。好的事情赖在我头上,坏的事情也赖在我头上了。”
“‘政治和尚’的说法不准确,和尚也要关心政治,而少林寺永远不会上市。”
“五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很大,少林寺的发展变化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少林寺是中国发展的缩影。”
“‘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少林寺的中心、目的始终未变。”
“少林寺要想维持生存并发展壮大,只有通过我们的双手去创收所得,这完全符合中国的社会制度,也是一条必然的道路。”
“这都太夸我了!我只是觉得师父把少林寺前面1500年的衣钵传给我了,我要对后面的1500年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