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王志纲大寨原生态主题旅游策划纪实

王志纲大寨原生态主题旅游策划纪实

田萌/文

 

 

(117.26 KB)

2008-11-2 16:47

2000年大寨远眺


    王老师和郭书记一起穿行在虎头山的苍松翠柏之间,空气清新宜人。三战狼窝掌、“七沟八梁一面坡”,王老师对这些“历史名词”都倒背如流,与郭书记相谈甚欢。站在虎头山上,远眺大寨村,道道梯田,山窝、梁间处处绿林密植,老窑洞和新房子交相辉映,一个小水库横卧在半山之中,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其中,这实在让人联想不到我在历史书中和影像资料中看到的“大寨”,却是一个全新面貌的新农村:清洁、宁静,处处透露着生机。寨沟渠交错,核桃树、杏树等果木遍植,据郭书记介绍,大寨现在十分注重生态,绿化荒山荒坡已经达到2000多亩,一方面保持水土一方面把不好利用的土地利用起来防止洪水保护良田。

    来到大寨,最主要的景点就是虎头山上陈永贵的墓、郭沫若、孙谦的纪念碑以及“大寨展览馆”。展览馆里详细介绍了建设大寨的过程,当年的艺术家留下的珍贵作品,以及大寨民俗文化的展览,王老师对于那些再现峥嵘岁月的图片、绘画、雕塑仔细观看,甚为感慨。当年,大寨为多少优秀艺术家的提供了采风场所和创作灵感,也可以说是集全国人民之力、集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和歌颂大寨,用王老师的话来说,这就是大寨的股本,是大寨的财富!
    八年前,王老师就曾经来过这里,这一次专程来大寨又有机会和郭书记交流,王老师特别关心大寨的环境问题。王老师感叹,大寨现在的环境真是比几年前好多了!不知道大寨现在有没有什么工业?八年前第一次来大寨的时候,工业比较多,当时就担心,大寨会不会被毁了。郭凤莲书记说,现在已经意识到村里是不能搞工业的,几年前大部分工厂已经关闭,现在只剩下一个小的煤厂,今年年底会彻底关闭。
    闻名全国的大寨,面积为1.88平方公里,山多地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寨人民将洪荒狼窝掌改造为粮田,今天,在郭凤莲的带领下,依旧在不断尝试新农村的发展道路。郭书记介绍,大寨现在的产业结构农业和旅游各占20%,工业占到了60%,联合引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概有三十多个,最著名也是效益最好的就是大寨核桃露。现在村里包括股份在内经济收入每年2亿,人均GDP约1万。这是一个很能客观反映大寨人生活水平的两个数字,但是,数字是否代表这合理与健康,数字又是否具备下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事实上,就连一手打造新大寨的郭凤莲书记也在进一步思索大寨该往哪里走的问题。 (81.24 KB)

2008-11-2 16:47

郭沫若死后留下遗嘱,葬在虎头山上,这是郭沫若为大寨写的诗(摄于2000年)

虎头山上的周总理纪念亭(2000年摄)
    王老师建议,大寨应该营造出一种原生态的生活形态,或者是旅游区,或者是农家乐,让城里人来,不仅是参观大寨,还能参与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果实,充分发掘大寨“体验旅游”的价值。首先,可以吸引那些有过这段历史经验的人来大寨,他们一样是“喝大寨的奶长大的”,对大寨有深厚的感情。老人带着儿子、孙子以家庭为形式来这里,到田间劳动、炕上生火做饭,村子里包括虎头山上播放当年的音乐,做到原汁原味的历史回归,让这种原生态的休闲体验深入到人们的心里。其次,组织当代优秀艺术家们再来感受大寨。可以说,大寨是中国历史的过山车,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建国后的历史,很多人经历过,现在依然会打动人心。
    现在,山西省提出由资源大省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而最现实的就是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所以,旅游升级是山西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晋中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冀望于以旅游业的发展为龙头带动资本转移和劳动力的转移。晋中市旅游资源丰富,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更是名冠中外,但是,人们却只知平遥不知晋中,王老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晋中好像一个大饭馆,里面的每一道菜端出来都是名菜,但可惜的是饭馆却没有名字。这一方面令人感到遗憾,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晋中的整合与发展有很大的空间。而在晋中的诸道名菜中,“大寨”又独具魅力。大寨不仅应该是晋中的品牌,还应该是全山西的品牌。
    有了对大势的把握,就可以明确未来的方向。大寨目前同时是“森林工业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未来全国的红色旅游基地将会全部免费向游人开放,这也就意味着大寨必须想办法对旅游资源升级,提升附加值,而不能仅仅依靠门票做为主要旅游收入。所以,王老师格外关心那些传统建筑如老窑洞的保留和保护,当他看到50年代的风貌还保持至今,陈永贵的故居依然如故时,十分欣慰。他说,要把全国关于大寨的文化因子集中、提炼出来,把改变历史命运的东西都整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大寨的“魂”,大寨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王老师进一步指出,晋中市和大寨在未来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政府要做好各方面工作培育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的培育是个细水长流的积累过程,项目不在于多,而关键是请有经验、有条件的专业人士或企业来做。可以采用采用租赁的形式,让对旅游在行的人来具体操作。如此,权力是政府的,经营则让专业人士或机构来做,各司其职。而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本土文化要想得到充分挖掘,老百姓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本土的东西,要让民间的老人们把自己家里的私房菜拿出来经营,王老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让当地老百姓像蜜蜂筑巢一样把当地的文化和旅游经营起来。”这看似简单的话却蕴含着极为本质的道里,也是王老师一直所强调的城市经营战略: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相信大寨也可以创出一条能够代表山西的、体验旅游的新路。其实,大寨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发展的脚步,大寨的明天也一样值得期待。当离开大寨时,我再次环顾这个美丽的村庄和依旧英姿飒爽的郭凤莲书记,正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旅游营销社区
———这里定期举行旅游专题研讨,
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工作人员
    在这里时刻进行思想碰撞、信息共享!
这里
    是不懂旅游行业的人了解旅游行业的快捷通道!
    是旅游工作者思维突破的地方!
    是勤苦的旅游工作者茫茫红尘中心灵的故乡!

TOP

附录:2000年9月3日王志纲在大寨与郭凤莲对话备忘录

王志纲两次大寨行-02——附录:2000年9月3日王志纲在大寨与郭凤莲对话备忘录
时间:  2000年9月3日下午             地点:大寨旅行社会议室
王志纲,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       昔阳县县委李副书记

山西融通集团:毛炳、王宝库、王前进      王志纲工作室员工:郑宏(录音整理) 

    2000年9月3日,王老师一行在山西融通集团毛总等人陪同下前往大寨村考察。
14:30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接待了王老师一行,并首先简要介绍了大寨村的基本情况。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的虎头山下,临靠太旧高速公路,全村140多户人家,500多口头,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61亩。近些年来人口有所下降。
    昔日大寨主要以从事农业为主,近几年来,大寨人在立足发展科技农业、建设国家农业示范基地的同时,开始兴办村办企业。
    自1992年以来,大寨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首先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郭凤莲任总经理,随后又办起了8个企业。
    1993年,香港中策投资公司与大寨合资兴办了大寨中策水泥有限公司,这是大寨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
    1997年,与内蒙古宁城老窑集团联合组建了大寨酒业有限公司,此外还有羊毛衫厂,衬衣厂等,这八大企业,均冠名"大寨牌"。到目前为止,这些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成为大寨主要的经济来源,初步形成了农、工、贸三位一体的经济体系。
    93年以来,大寨经济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在保证人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兴修水利,完善道路建设等。
    96年兴建省森林公园,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大寨人硬是挑着泥土、挑着水和树苗,把虎头山建成了一座远近闻名的森林公园。在今日的大寨,发展旅游已成为一大热门话题。
    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大寨的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成为大寨的新兴产业。在大寨目前的产业结构中,农业占4%,工业占56%,服务业占40%,其中,旅游业直接收入占服务业的40%。
    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100多万元,人均收入3000多元,上交税收300多万元,是昔阳县最大的纳税村。

 

按照郭沫若的遗嘱,他死后葬在了大寨的虎头山上.他为什么选了这,连大寨人也说不清楚.   
    听完郭书记的介绍,王老师一行登上了虎头山。昔日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如今已变成了群山染黛、一片葱绿。
    在参观了虎头山绿化林、陈永贵墓地及故居和大寨展览馆后,16:20在大寨旅行社会议室,王老师同郭书记进行了长达近两小时的交谈。
    王志纲(以下简称王):很荣幸到大寨来。刚才四处看了看,有一种旧地重游之感,尽管以前没来过大寨,但神交已久,有很多景物仿佛似曾见过。我们老家叫的保坎,石头垒的,你这儿叫梯田,看起来非常亲切。因为我们这代人,受大寨精神影响很深,参加过许多学大寨运动。大寨人艰苦奋斗、改天换地,修建梯田,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谓功不可没。就在许多地方毁山毁林、水土流失的时候,大寨却建成为一座绿色的村庄。暂且不算它的经济成本,但这种精神确实沉淀下来了,这是令人感动的。
    作为大寨外界人,我们所感兴趣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过了风风雨雨,大寨不仅没有就此衰败,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自己,基本上同这个社会同频合拍。
我现在有几个问题想请教郭书记,在中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在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农村大包干阶段,这是对农村传统经济体制最具有革命性的一次大的冲击,大寨是怎样过来的?
    第二个阶段是大搞乡镇企业,以工养农,最典型的是出现三大模式,一个是苏南模式,一个是珠江三角洲模式,三个是胶东模式。三大模式都比较成功,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比如说象苏南,在工业获得很大成绩的同时,却严重地毁坏了生态环境,别的不说,现在治理太湖所要花的钱,把当地乡镇企业所创造的效益加起来都还不够。这种例子是非常多的。但它使农村看到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就是所谓的乡镇企业之路吧。在这个阶段大寨是怎样过来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市场化阶段。特别是92、93年邓小平南巡后,可以说整个中国从国家机构到每一个经济细胞都要面向市场。大寨一直在强调团结精神、集体主义,在这个巨变中是如何转型过来的?
    第四,就是今天面临的一个问题。农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纯粹搞工业不行,但纯粹搞农业也不行。农业的出路在哪里?有人提出发展高效农业,有人提倡农业综合发展,还有可持续发展等诸如此类。大寨到了21世纪,怎样继续不愧于前人、不愧于来者,寻找到一条能使政治、经济、社会、文明都能够平稳而且令人信服的适合大寨的发展道路。我想郭书记对这些问题都有所思考。请你就这四个问题谈一下。

    王:听了郭书记的阐述,觉得还是挺开眼界。这些年你在全国跑,无论是思路上还是感觉上对现代经济手段和经济工具都比较熟悉。这一点我还是很高兴的。
这些年我同许多大企业、大财团沟通,帮助他们出谋划策。所以听了你的这一番话后,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给你出个大寨发展思路(郭:好!好!)。如果我这个主意你做出来的话,我相信你一定会创造出一条超常规的发展道路。(左图-八年前的王志纲)


    你刚才说的这一切回答了一个问题,大寨的今天绝对不能按照一种时间秩序的办法,先第一产业,然后第二产,然后第三产业。事实证明,中国的很多地方,包括苏南和广东,他们按照这条路走的时候也会留下很大的历史代价,很多遗憾。第一产业,就是所说的农业和矿产产业,就是原材料业吧。包括今天的成都,人们发现无工不富、无粮不稳、无商不活。那个时候就发现了要搞工业,结果在全国90%的地方还没觉醒的时候,它已实现了乡镇企业化。但这个代价是非常大的。这代价是啥呢?代价就是天上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啊。结果整个生态破坏掉了。当他们觉醒过来时,再用钱来重新治理环境,这个代价可大了。苏南和珠江三角洲还可以做到这一点,而西北和华北的很多地方,特别是我们这次到山西来,大量的开采和滥伐,所谓的开矿和炼焦,最后的结果是万劫不复。

    这样人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在市场经济开放的背景下,有没有一条真正的可持续道路。郭书记刚才已经涉及到了,就是农村全面发展的问题。现在我觉得有一个根本的突破点,如果凭借你现有的优势地位,能够把它操作好的话,可能会做出成绩来。因为我们搞策划强调要度身定造,要根据每一个人他所具备的不同核心能力和优势,进行整合。那么这个优势是啥呢?就是刚才郭书记讲到的大寨的政治品牌。
    搞商品经济讲有三个层次:第一是知名度,第二是美誉度,第三是忠诚度。那么大寨现在知名度是有了,想一想全中国有多少人在追逐大寨的政治品牌。当然它尽管是政治品牌但可以转换,关键看我们怎么转换。刚才郭书记讲了这个品牌如果不迅速转换为经济品牌的话,它会流失的,时不我待。第一,政治品牌怎么向经济品牌转换,第二,品牌转换后怎样实行品牌扩张,只有实现品牌扩张才能使大寨跳出这一亩三分地,七沟八梁一面坡,用整合的手段来整合周边的资源,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和公司化原则的,而不是小农经济的办法,在这里面就事论事。第三,政治品牌转化为经济品牌以后,经济品牌怎么来树立它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我认为有一条路你可以考虑一下就是大寨上市。今天我们来的有金融专家。这点我认为经过郭书记对这个背景的认识,思路明确以后,有一个很到位的方案,北京多跑几次,国家也应理解和支持的。
    大寨上市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时间换空间。大寨如果是在它有限的空间里面按照自然状态往前走,怎么也是跳不出来的。孙悟空是不可能跳出如来佛的手心的。什么叫时间换空间呢?比如大寨上市,现在大寨资源评估有多少,还有大寨有一些效应可以剥离到这里面来的。那么大寨上市,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政治题材和很多的知名题材以后,一般在股市上它所获得的呼应和支持是很大的,关键是国家给不给它这个支持。
    如果大寨能够上市,能够募到大批资金,那么就有一个说法了。你募资用来干什么呢?我认为大寨真正的最好的出路是做一个主题公园。这个主题公园决不是塑菩萨造篱笆,而是大寨多年沉淀下来的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一个时代所展现的精神行为。也就是还是老样子的狼窝掌梯田,七沟八梁一面坡,这个时候每个人开始回归,你该种你的地还是种你的地,对农民不要采取一平二调,不要强迫,他该怎么做就让他怎么做。每个人就是主题公园的一部分,每天他该学习就学习,该干活就干活,该打工就打工,对集体活动来讲,该打着红旗上山就上山,没什么可说的。这时候游客就可以比现在扩大十倍甚至百倍。

    我前天从北京过来很有感慨,从北京到大寨这个路口只要三个小时,京津唐两千万人口,起码潜在的消费者有一千万,还不用讲其他地方,这些人对大寨都有着很深的感受。这是一种自发行为,你愿来就来,不来就算了。如果用企业行为、公司行为、产业行为来运作品牌,打出广告:给我一天,还你一个时代。一个什么时代呢?一个往事如歌的时代,一个拔起萝卜带起泥的浮想联翩的时代。尽管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但它磨练了很多人,它奠定了很多人的人生根基;尽管那是一个辛苦的时代,但它奠定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今天所缺乏的;尽管那是一个贫穷的时代,但那是一个廉洁的、人人上进的时代,比起今天我们反腐败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大至一些年龄大的人来怀旧,中至一些青年人来立志,小到一些小孩子来到魔鬼训练营。现在全国有很多魔鬼训练营,小孩子到夏令营,全部同吃、同住、同劳动。送到大寨来呢,不管哪一个主题公园,他所受到的教育、所得到的信息量都是非同一般的。这样根本不用花多少钱。

    用这种思路来做事情,大寨将会在中国重振雄风。这样起码有三层突破:第一个突破,在大寨农业发展道路上,可以一步到位,资本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化、品牌扩张化。而且大寨可以跳出七沟八梁一面坡,重新整合资源。第二,大寨可以继续保持天蓝、水清、绿树,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天的中国,人们对生态环境非常重视,决不能以生态的毁坏为代价发展经济。第三,在这种背景下面,才能把大寨精神真正用二十一世纪的手段来进行包装,然后再遗传,使她能够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沉淀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一草一木中。这种东西对人们感情的拉动是非常不一般的,大寨应尽快成长出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应该是政治品牌向商业品牌的转换,然后培养商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从而把大寨作为一个综合各方面优势均衡发展的效益体,在资本市场上把它发大,从容不迫地往前走。请一个规划公司来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保留大寨原有的精神,向毛泽东说的那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吻合现代人所需要的那些东西,这样大寨才能发展。
    我前些年到美国去,夏威夷珍珠港,它也是一个政治题材,和大寨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当然它是战争题材,也可以说是政治题材。就是因为日本把珍珠港炸毁了,那怎么办呢?就在那停放了一艘军舰,游客一年上千万啊。游客来看什么?就是来缅怀、来感受二战时期的残酷,看那艘船在漏油,这个时候我就浮想联翩。上面有人在讲演,就是罗斯福的讲演。讲什么呢?珍珠港事件使美国人觉醒,罗斯福就讲,我们如果不参加二战,就对不起美国人民。后来,我到美国西部去,包括我往前到内华达州,有许多已经被废弃的牛仔村庄,游客多得不得了。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大寨所具有的这种人文、政治资源,要比青山、绿水要好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其他东西有的是,而这种东西是唯一的。我们搞策划,经常讲这样一句话:唯一性、权威性、排他性。这三性大寨全具备。唯一性是啥呢?是大寨几代人的青春、生命、经历、喜怒哀乐、婚丧嫁娶都和它联合在一起的。可以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能够使人浮想联翩,这是它最绝的一个题材,是唯一的,你不可以克隆。就象我们搞商品一样,如果你搞一个就克隆一个,你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所以我们做个一般性的主题公园,象什么宋城啊、唐城啊,旁边马上干一个,你就没戏了。但以我大寨为主题,全中国、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就使我们处于主动地位。排他性是啥呢?就是你别人想克隆我根本不可能。只有我一种品牌可以衍生。权威性是啥呢?政治意义是啥呢?这一点不用你讲,中央领导会一次次来,都会给大寨一次次肯定。在这种背景下面,大寨就可以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出来,就可以避免我们今天这样慢慢地很辛苦地一步步摸索。但这里面涉及一个问题,就是资本运营问题。毛总,象大寨这种特殊的背景,他要是上市是否可行?


    毛炳:基本可行,但得包装项目。根据主题公园定位,上几个项目,对项目进行包装,这些项目加上政治品牌,这样还是可以做到的。


    王:比如他有战略投资者加入,找到中央,就说我要建一个主题公园,这个主题公园是浓缩一个时代,反映一种精神,这点不仅对中国产生经济效益,关键是政治意义,是不用国家花钱的一个陈列馆,一个展示厅,一个教育营地。然后国家给我一些经济上的政策,这个是很有道理的,可以采取投资组合,尤其是股票上市,它的号召力是很强的。


    毛:二十一世纪旅游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一个产业,它的投资收也很符合产业政策。

    王:一个投资者如果看好,对它的排他性、唯一性、权威性了解后,就会从容不迫地投资,而且很快就会立竿见影。

    毛:太旧路开通以后,大寨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取得资本以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就可以去做,这个就具有跨越意义了。

    王:毛总是我们这方面的专家,包装过很多公司的上市。我这次到大寨来,一来是了却我亲眼看到大寨的一个心愿;二来呢,很乐意为大寨的发展提供点思路,这样为大寨量体裁衣,如果这些思路领班人听不懂,讲这些发展思路就没意义了。我觉得大寨的发展需要再跨一步。这点郭书记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郭:上市一事已经开始操作,第一步资产评估工作已开始,我们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股权企业。
    毛:加快速度吧。王老师是我国策划界的泰斗,开辟了策划界的先河。你企业呢,最终总是要向这方面发展。王老师今天来,主要是帮助你们。

    王:按照主题公园发展,大寨可以说是最好的定位,关键是你们怎么包装项目。我们有位客户,在杭州作了个宋城,全中国有好多宋城,只有一个赚钱,就是杭州宋城,他投资6000万元,两年全部回收回来,去年国庆七天假,收入1500万元。宋城的难度比你这还大,所有的员工有的站岗、有的当小导游,还有王员外在这里招亲,让你感觉到浑然一体。他为什么能成功呢?一个就是操作成功,第二个宋城它刚好是在宋都的地方,就是临安,这就让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其他地方做出来的让人感觉不对,你这根本就不是宋城,人们这种感觉找不到,所以就成不了气候。这一点很有价值,比如说大寨,大寨过去沉淀下来的东西怎么把它挖掘出来,包括环境和氛围,这个是很大的学问。我刚才已经说了公司化运营、商业化包装,但是精神实质还是大寨精神,这个是非常有价值的。

    王宝库:过去曾开过山西省发展研讨会,北京专家就曾指出,山西有两种文化:一是晋商文化,另一个就是大寨。但是大寨怎么搞,找不到定位。以前来看大寨,什么虎头山、狼窝掌、什么七沟八梁一面坡,那都是死东西。这次王老师来了,把这些东西变活了,定位主题公园,把一个时代活生生地摆在这里。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这类公园,而大寨现在的条件很具备。苦的东西更令人回味,王老师的主题公园的思路,从旅游策划到资本运营策划都很令人振奋。

    王:大寨发展思路确定后,应重新规划。大寨品牌千万不要搞工业品牌,那样没有出路,走不远,它不会增加任何效益。大寨的品牌是一个地缘品牌。就是我这句广告词:给我一天,还你百年。它是中国农村农业化过程的浓缩。农业学大寨,它是有历史渊源的。大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人们不知道。时代过去了,大寨精神是什么,人们不知道。现在中国太缺少这个东西了。如果能用现代手段重新组合、包装大寨,不能不让世人刮目相看。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推陈出新。源与生活,高于生活。大寨是一块品牌,你搬不走的,要防止品牌流失,就象郭书记所担心的,三到五年就被人淡忘了。

    因为你走工业化过程,是没戏的。这就象凤凰涅盘一样,你获得新生之后,别人就刮目相看。用现代手段把它树立清楚,包括昨天的、今天的、明天的。只要做得好,绝对不亚于兵马俑。另外大寨精神为什么值钱,因为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回过头来看,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所缺少的。

    现在人们旅游有五种理由:游山玩水就是观光、旅行、休闲、养生、体验。到大寨,我不是来看山水,而是来体验昨天的生活。这个地方可以把它做成短的呆两天,长的呆五天,做出来后,呆五天是完全可以的。这个东西成功以后不仅是大寨,对山西经济的带动都非同一般。就象一个女孩子,她不知道如何打扮,一会儿扎个辫子,一会儿涂下口红,你搞不清山西是个什么样子。向那样把头发扎个蝴蝶结,大寨就象山西的发结一样,这个结扎好了是对山西很好的形象定位。
    我在帮人搞策划时,首先要考虑可行性。整个策划要度身定造。只有因时、因地、因人,因时就是面对2000年,因地就是大寨这块版图,因人就是郭书记这样具备良好素质的人,策划才能实现。
    战略思路确定后,回过头来缺什么补什么,然后用时间换空间,脱胎换骨,接纳四海之人。


    郭:原来我们也想发展大寨旅游业,思路比较符合大寨实际,潜力很大。朝旅游业方向发展是从去年开始的,人们都看好,但事情做起来很难。规划设计专家来大寨不下十多人,但都不成结果。王老师的策划很好,等大寨条件成熟,可以请王老师来帮我们进一步策划。大寨有大寨的特色,作主题公园应该有总体计划,资金、人力都不是一句话的事,实实在在作一件事很难,这点与国家投资不同。


    王:我们这次来,只是为了了却一个心愿,尽一点心意,为大寨今后发展提出一个思路来,指明一个方向。如果郭书记能把握大寨、明确大寨的现实情况,你就会认为我的这个思路是符合大寨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她能使大寨获得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因为我是从专家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这个专家可不是教授,教授只是书生论卷。我首先是讲它的必要性,然后是可行性。那么这个思路明确后,郭书记千万别去听别人怎么讲,要自己把握。要劲往这处使,心往这处想。包括我刚才讲的怎么把政治品牌转化为商业品牌,大寨上市可不可行。

    当条件成熟时再回过头来,认认真真地对比,选择一家专业公司,落实策划思想。大寨规划决不是建筑规划,它必须要把大寨的脉向梳理清楚,它必须结合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大寨和对大寨的需求,必须要结合今天旅游热,就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点,既是兴奋点又是卖点,在这些基础上对大寨进行梳理,这就是我们说的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看起来好像是在费经历,但是他没有风险。因为纸上谈兵谈得好可以实施,谈不好再谈。这一步是必须要走的。思路明确后,关键是落实实施。这个落实实施一定要按照公司化运作模式来操作。让农民搞义务劳动没有必要。到那个时候,很多新的思想和观点可能会让你意识到,原来人们认为不值钱的东西可能最值钱,原来要拆迁的可能不用拆迁,原来要老百姓搬出去的现在可能不用搬出去,就让游客住在家里面,你该干你的事就去干你的事,整个天地为之一变。这样,事情就比较好作了。
    我们在作昆明世博会,还有杭州宋城的时候,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和教训,但每一家都不一样,背景都不一样,还是毛泽东的那句话:马克思普遍真理一定要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定要实事求是,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需要掌门人来实干。
    刚才听了郭书记一席话,觉得这些年你的经历和见解的确是解令人佩服的。这里我还想插几个有趣的小话题想请问郭书记。你好像是92年你回到大寨的。
    郭:对。
    王:92年好像是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说你曾去拜访了大丘庄的禹作敏
    郭;对,有过。
    王:那时候你是想去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吧。
    郭:对,当时大寨很穷。(很低调)
    王:你是什么时候去取经的?
    郭:14大会议结束后,我去了大丘庄。
    王:你从大丘庄学到了关于市场经济的那些知识呢?
    郭:我看了大丘庄,觉得大丘庄在改革开放中步子大、胆子也大。他那儿的条件和咱这不一样。因为大丘庄改革开放起步较早,加上中央有关部门给与的支持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我当时与禹作敏接触时觉得他这个人尽管是农民,但脑袋里很有东西,知识面也很广博。我第二次去时,他就出事了。我当时为了启动大寨一个化工厂向他借了50万元。
    王:后来还了吗?
    郭:还了,因为他出事了,很快就还了。如果他没出事的话,我们可能会稍微慢一点还,还可以使用一下这笔资金。后来我那个工厂也没启动。当时想在虎头山搞一个化工厂,他那边也需要这产品。后来他出事了,就没法搞了,这件事也就完了。
    王:幸好化工厂没有搞成,否则就麻烦了。这也是个探索过程。
    郭:因为当时大寨穷得不得了,没有工业,农业也不行。当时大寨人均收入只有335元。穷的村里是一塌糊涂,到处都是乱七八糟,我看着可怜不行。农民们的精神状态也不好,每天坐在那下棋、打扑克、打麻将。当然,老年人搞点这类活动还不错,可年轻人每天也坐在那儿,不干正事。真是穷的不行。我当时就组织领导班子出去参观。我也亲自去跑一些项目,当时的路费和一些开销都是跟别处借的,因为穷的没有差旅费啊。后来工商管理局等一些单位每天来要钱。我一看这个地方穷的实在是不行,就去了大丘庄。
    王:当时在全国还很轰动。
    郭;禹作敏很会利用这一点。当时我们跟各方面的关系很不错。他当时也是在危难处境中把我们当成一个保护伞。
    王:大寨是什么时候才悟出来不能在虎头山建工厂了呢?
    郭:以前要搞工厂的事我说不清楚了。我就是不想把大寨污染了。以前的工厂现在都已经关掉了,不能再搞污染企业。大寨应该是绿色的大寨,因为它是农业的大寨,必须保护环境。
    王:你这些年回大寨以后,主要是埋头大寨工作,还是有其他兼职?
    郭:主要是为大寨工作,其他的事情不管了
    王:五年内你有什么想法呢?
    郭:五年之内还是要发展大寨经济,还得往外跑,不跑不行。
    王:大寨现在人均收入是多少?
    郭:纯收入3500元。
    王:现在大寨人的精神面貌和各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了吧。
    郭:对,你没到农民家里吧。
    王:看了一下。没有进到家里去。

    郭:你可能看到了,现在农民的生活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跟已前不一样。
    王:现在劳动力外流的多吗?
    郭:不多。大寨不应该搞冒烟企业。
    王:你一年有多长时间在外面跑?
    郭:两个多月吧。
    王:你出去主要是开会吗?
    郭:开会我去的很少,除非非去不可,比如十四大、十五大。
    王:那你出去主要是经营活动了。
    郭:对。我一般出去都是有目的地看一看
    王:你在同外界交往中,大寨品牌人家还认同吧。
    郭:对。还是比较好的。
    王:看得出来大家对大寨还是很有感情的。
    郭:是啊。
李书记:这几年她一直是很低调。许多人还想来大寨看,最想看的还是想见郭凤莲,但这些年她本人不愿宣传自己,想踏踏实实做点事情。
    王:大寨不是一个简单的村庄,它的成败都是很重大的。现在中央领导对大寨还是很关心吧。
    郭;对。(一直低头,钢笔在本子上不停地乱划。)
    王:有哪些领导来过呢?
    郭:来过不少。李岚清、朱容基、田纪云、乔石、邹家华等。有些部长们来的比较多。水利部、农业部、财政部等等。
    王:他们是来参观的吗?
    郭:一般是来山西办事,顺便来这儿看一看。他们也都主张大寨发展旅游业。
    王:这说明大寨有这方面的潜力,关键是怎么做,怎么定位的问题。
    郭;现在的大寨人,大寨精神没有丢,民风好,社会治安也很好,人人尊老爱幼。大寨人在这片黄土地上,用自己的汗水改变这荒山秃岭。村里的铁姑娘们,常年植树造林。
    王:当年的铁姑娘们还在吗?
    郭:走了一些了,嫁出去了。留在这得不多了。大寨现在比较困难的是人口少。现在我们外聘人员70多人,都是大专生、大学生。
    王:他们能定下心来吗?
    郭:还可以。有的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走了,因为家不在这。
    王:高速公路是那一年建的?
    郭:96年开通的。当时我要求交通厅在公路上给大寨树一个牌子。
    王:这个牌子很关键了。靠大寨的品牌和郭书记的声望,这些年做事情是不是能节省很多钱呢?
    郭:该掏的钱也得掏钱。该做的事还得做。
    王:非常感谢郭书记。你这么忙,跟我们谈了这么多。
    郭:欢迎你们常来,希望来给我们提些建议.

中国旅游营销社区
———这里定期举行旅游专题研讨,
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工作人员
    在这里时刻进行思想碰撞、信息共享!
这里
    是不懂旅游行业的人了解旅游行业的快捷通道!
    是旅游工作者思维突破的地方!
    是勤苦的旅游工作者茫茫红尘中心灵的故乡!

TOP

2009年是生态主题旅游年,希望大寨能借助这个东风,扬帆起航。
论坛的原则,是“自由”二字
论坛的依靠,是“情感”二字
论坛的法则,是“互助”二字
论坛的希望,是“奉献”二字

TOP

他的这个思路我觉得还是很具有系统性的,也有比较好的创意点
中国旅游营销社区
———这里定期举行旅游专题研讨,
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工作人员
    在这里时刻进行思想碰撞、信息共享!
这里
    是不懂旅游行业的人了解旅游行业的快捷通道!
    是旅游工作者思维突破的地方!
    是勤苦的旅游工作者茫茫红尘中心灵的故乡!

TOP

发新话题

相关主题

标题 作者 最后发表
点击阅读更多关于的相关帖子  更多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