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雪场营销误区漫谈ffice
ffice"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意识的提升,河南冬游市场频爆“冷”门,滑雪渐成冬游主角。2003年,滑雪经济在河南实现软着陆,河南首家滑雪场——洛阳伏牛山滑雪场开业当年盆满钵盈。随后河南滑雪场呈现爆发增长态势,5年6家滑雪场。截至2007年底,三门峡甘山滑雪场、新乡万仙山郭亮滑雪场、嵩山滑雪场、桃花峪滑雪场、南阳西峡老界岭滑雪场相继开业,6大滑雪场六足鼎立,以强势姿态撑起了河南冬游市场的半边天,虎视眈眈重新分割着河南滑雪蛋糕,中原滑雪经济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
随着6大滑雪场市场争夺战的白热化,河南滑雪场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误区也逐渐浮出水面,阻碍着河南滑雪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缺乏长期系统规划,盲目进行“三级跳”
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滑雪作为一种时尚运动,虽然在中国不少地区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贵族走向平民。但对于河南市场来说,滑雪仍是一项极其陌生的运动。很多人脑海中根本没有滑雪的概念,更不知道在不下雪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人工造雪来开展雪上娱乐项目。据支点旅游品牌策划机构在省内多个地市的实际抽样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对人工降雪感到不可思议,并表示自己不会滑雪,要学很费时所以没兴趣。河南9800万人口,2007年参与滑雪的只有十几万人,单就郑州而言, 600万人口中只有2万人左右去过滑雪场,而这部分消费者中,还有一部分被邻近省市的几家滑雪场分流瓜分。剩下的部分分配到6家滑雪场,人数就屈指可数了。这和同样为冬游市场主项目的——温泉经济相比,人数悬殊相差甚大。由此可见河南滑雪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没有普及,消费者对于滑雪场的关注度根本没有广告宣传中的那么高涨。
河南滑雪场的营销中恰恰忽略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在没有培育市场的情况下,跨过滑雪在河南市场的导入期、成长期,直接模仿其它滑雪经济成熟的城市市场运作模式,完成了三级跳,且服务和管理又远远跟不上。目前河南滑雪场的营销模式是和二级经销商签订合同,通过二级经销商的推广带动滑雪场效益。这无异于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整个市场的萎缩。
河南滑雪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育滑雪市场,给消费者灌输滑雪概念,提倡滑雪运动的时尚性、休闲性、易学性,把滑雪和娱乐相结合,注重市场培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刺激消费者的关注度和出游积极性,培育良性可持续发展市场。只有市场得到普及,才能最终带动滑雪场的经济提升,保证其良好效益。
二、缺乏科学市场定位,产品同质化严重
纵观河南滑雪场近几年的市场营销,不难发现,滑雪场缺乏科学的市场定位,无法深刻挖掘自身特色,形不成独特品牌。每年变换不同的花样和方式进行宣传,但是由于定位不准确,缺乏统一性,最终导致盲目宣传,难以形成自身品牌。而且由于中国人人云亦云的性格特点,造成市场跟风现象严重,既浪费了大量前期投资,又不能形成鲜明个性。
当代社会是品牌的社会。没有品牌,商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更不可能为经营者带来良好效益。河南滑雪场要打造品牌,首先就要找准自身特点,进行科学市场定位,形成独特的滑雪产品和项目。力争达到每家滑雪场特色不同,各有精彩,整个市场形成良性循环态势,最终达到共赢。
三、事件营销不到位,广告投入打水漂
事件营销作为一种常用常新的营销手段,在旅游业中的运用也不在少数。但对于河南滑雪市场来说,旅游事件营销的操作仍显得捉襟见肘,造成了大量广告费的盲目投入。如有些营销活动,活动结束之后消费者才看到寥寥的几篇不咸不淡的报道,前期没有预告后期报道不足,其效果可想而知。
旅游事件营销是有计划地策划、组织具有新闻价值的景区外部发生型和景区内部策划型事件,充分运用新闻媒介进行正面宣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以达到丰富景区现有旅游产品、增加景区收入、提升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一种现代营销手段。它不是简单的制造事件,更不是事件结束后一篇几百字的报道,而是要目的明确,如何引起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才是事件营销的成功基础。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制造新闻关注点,形成持续上升的市场关注率,最终达到刺激消费,提升景区知名度的目的。
同时对于广告载体和宣传渠道的选择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进行广告投放之前,不妨进行前期市场调查,找准要投放媒介的市场定位和受众人群,进行合理、准确的广告投放,避免由于选择错误造成的投资浪费。
综上所述,针对河南滑雪市场现状,河南滑雪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找准定位,打造自我滑雪品牌,形成差异化营销,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作者:支点旅游品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