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毁坏景观引发的调查 |
2006年04月27日
来源:央视国际
| 《中国法治报道》记者4月17号在向导的引导下,登上雪山顶,记者在香格里拉的碧沽天池看到,《无极》剧组搭建的外景——“海棠精舍”约有13米高,横跨有46米,全钢架结构,它像一个怪物一样耸立在湖边,一座破败木桥将浑然一体的天池劈成两半…… 在碧沽天池的岸边,记者还能看到各种垃圾,有饭盒、水泥袋、塑料袋 、矿泉水瓶子。水泥袋、塑料袋等垃圾盖住了地上的植物,同时还有很多木头也铺在植物的上面。
记者:这个地方为什么要铺这么多木头呢?
云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文化干事 杨正军以前拍《无级》电影 大车要经过这里
云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文化干事: 因为这里是沼泽地。
记者:这大约用了多少木头。
云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文化干事:很多。
从置景的规模上看,确实体现了剧组的大制作大气魄,对此当地的居民却有不同的看法。
云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居民 张千里 建这样的建筑的话 对大自然本来的面貌不好 平时牧民是不是很少来这儿。
解说:从碧沽天池上出现的这些置景设施和现场垃圾来看,它是否对景观和生态构成损害呢?记者采访了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爱明,他当时兼任《无极》迪庆协拍领导小组组长,对整个情况都很了解。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爱明:这方面的评估还没有做过 但是可以说影响肯定是有的 但是也可以肯定 也不是说是不可复原。
解说:海棠精舍的建设是否对当地生态有影响,按照迪庆州委宣传部提供的联络方式,我们电话采访了《无极》摄制组的郑晓明,他正在外地拍摄另外的片子。
记者:是《无极》剧组的郑小明吗?
郑晓明:对。
记者:咱们海棠精舍的建设,您认为会不会给这个当地的生态有一些影响呢?
郑晓明:应该不会,因为我们当时搭景的时候呢并没有破坏它的本身的植被,只是它湖边搭了,这个我们搭景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他漫山遍野都是杜鹃花我们一点都没有碰到,没有损坏的。
主持人:这些年来,可以说关于影视制作与自然生态的报道时有耳闻:
2004年,《神雕侠侣》剧组被投诉在九寨沟森林公园拍摄时,破坏了珍珠滩植被;
2005年,影片《惊情神农架》剧组被批评在外景地拍摄时拍摄现场到处扔的是塑料瓶,
2005年,《情癫大圣》剧组被指责在神农架“用水泥浇筑成蘑菇形状,使原有地貌无法再复原”。
今年《无极》剧组在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拍摄的事见诸报端后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新民晚报提出:大制作更需“大保护”, 4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谁来消除《无极》生态之灾的文章。
主持人:人民日报的评论认为,在很多景区管理者看来,剧组到本地拍摄是“难得的机遇”,可以由此扩大景区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但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把生态破坏的现实留了下来,一次"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大好机遇闹不好就会"变成了 “烫手的山芋”。对此事的态度,《中国法治报道》采访了作为主管部门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官员
采访: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别涛
地方政府跟一些影视制作单位出于宣传地方,发展旅游的角度,这些做法无可厚非,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够忘记,不可偏废生态环境的保护。我想这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态度。
对于迪庆州与《无极》剧组的合作一开始也正是朝着双赢的方向设计的。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爱明
剧组建设海棠精舍,原来的想法也是好的。原来想如果同环境没有大的冲突的情况下,考虑留作旅游项目。
解说:就双方合作的最初想法,《无极》摄制组的有关人士也证实了这一说法,甚至认为当时政府之所以修建通往碧沽天池的道路,就是要把它开辟为旅游项目:
《无极》摄制组 郑晓明
这个最初呢香格里拉这个政府他是有这个打算,把它留下,如果没有这个打算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大规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