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总经理谭小芳
我读三国演义,多次感叹曹操善于塑造团队文化,不断地凝聚团队的士气与精神。其诗人才赋与团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爱臣奉孝死后,曹操高吟《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以及与将士们一起高歌《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即使在赤壁之战败北后,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谈笑风生,鼓舞士气,让人叹为观止。
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认为,旅游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将是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除了逐利,即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外,还应该塑造充满人文关怀、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只有文化的东西,才能持久,才能永驻员工心间。
美国哈佛大学对两组企业(一组重视企业文化,一组相反)进行了11年的考察比较,发现“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了682%,后者仅增长了116%;前者公司净收入增长了756%,后者仅为1%。”这个调查报告,为文化的超乎寻常的作用力提供了量化的证据。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类似后者的缺乏强劲的企业文化支撑的企业,必将沦为淘汰的对象,退出市场。
我们说,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很多人都是大字不识,但却服从命令听指挥,战斗力超强,深得民心,甚至完成了伟大的长征,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个是,描绘一个伟大的愿景,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即:解放全中国,推倒三座大山,让人民当家作主;另一个是,善于利用软性的东西,来提升团队的道德标准,规范其行为准则,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歌曲的方式,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些“最高准则”明白无误地让每个人都接受;再比如,通过塑造典型,让人们有了楷模和标杆,如张思德、白求恩,以及后来的雷锋、王进喜。
这些取向,如果对应到企业,就是“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有人说是老板最经常说的话!也对也不对。
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管理学家有许多的定义。比如,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管理学家约翰•科特则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的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共有的、含蓄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企业的规则。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性格,具有四大功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规范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激励团队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自我约束力。就像我们个人,脾气秉性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决定着我们的一切行为。谭小芳更是认为,旅游企业家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各层管理者不断向下传递,形成了公司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终汇成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能渗入到员工的骨子中、血液里,以柔克刚,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确保企业产品与品牌、决策与执行、组织与管理良好运作,进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动力,促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杰克•韦尔奇有过论断: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可以说,美国人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热衷于撰写企业文化宣言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国内旅游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是一个耐心和持久的工作。
比如,谭小芳在访谈和培训过程中看到,现在很多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是落地,而是落在了墙上,到处是口号、标语和宣传招贴等,贴上去了,讲一通,有的还要搞些活动来扩大影响,没有考核,没有评估,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不过是徒费唇舌,没有任何效果。
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认为,旅游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就是要抓住思想,要抓住价值观方面的东西,然后是通过行为来体现。
国内有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咨询的人,大部分都是没有做过旅游企业的人:他们有的人,不过是多读了两本书,说起来是啥博士;有的,不过是在国外的咨询公司呆过两年,这样就都出来玩企业文化了,不把企业文化弄成一个概念才怪呢?
谭小芳认为,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并不是要抛弃掉企业原来的基础去嫁接一个优秀的文化,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要提炼出企业的优秀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属于企业自身的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我们只有真正将企业文化弄懂了,按照正确的路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的企业才可能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才可能有基业长青的希望。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提出了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1、目的性
这里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定位;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开放性
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客户,那么企业就必须与外界接触,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需要具有开放性。
3、创新性
旅游市场是不断进步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那么企业文化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就必须不断发展创新。
4、参与性
参与性或者说是人性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的参与者也是“人”,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围绕着“人”来展开,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人性化!
5、独特性
不同的行业拥有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应结合旅游行业的特征及自身的特点建立特色的企业文化。
上面简单地谈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下面主要就企业文化管理谈一谈。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专家阿伦•肯尼迪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特伦斯•迪尔,由于在长期的企业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深感企业管理中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在合著的《西方公司文化》中提出了“文化管理”的概念。他们说:“本书的目的是为企业领导人提供有关文化管理的入门知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我们的读者灌输一种新的企业生活规则:文化就是力量!”
美国著名学者沙因在《公司文化与领导》中也说:“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如果有必要把领导理论与文化区别开来,我们必须认识在领导理论中文化管理职能居中心地位。”他认为文化管理就是创造和影响文化的管理,这在领导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
谭小芳所理解的所谓“文化管理”,就是把企业管理的软要素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认为,文化管理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价值和企业员工的共同情感,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从组织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角度,去研究和吸收各种管理方法,形成统一的管理风格;通过公司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具体谈谈我对旅游企业文化管理的几点看法和理解:
1、文化普同性对于那些从事旅游出入境接待招徕的旅游公司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旅游业者克服文化障碍,还能创造文化的协同。
2、文化的敏锐性可以使我们旅游营销人认识和发现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以改变我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经营战略,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3、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管理,注重员工工作之外的物质精神生活,企业奖励游也逐渐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青睐,同时也为旅游业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蓝海市场——奖励旅游。
4、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认为,旅游企业家对内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创造性。旅游企业的效益虽然重要,但要靠人去创造。下个阶段旅游业竞争的焦点是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人,因此“人才是知识经济之本”正逐渐成为共识,人才的竞争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将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5、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家对外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关心消费者,时时处处为消费者着想,树立起“消费者就是上帝”的价值观,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甚至是潜在需求的旅游产品——因为,消费者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了解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愿望应该成为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谭小芳听说已经有了游客学这样的学科,足见业界的重视程度。
6、如果说导游的一个职责是领着“玩”,那么领导的一个职责就是领着“学”了。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把旅游企业的领导方式分为三类:师傅型,指挥型和育才型。前两种类型又统称为英雄型,其特点是权力和责任高度集中,任何重要决策只由一人做出;不尊重下级的创造性的智慧;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不关心下级的成长。育才型领导则尊重下级的创造性和智慧;既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又关心下级积极性的发挥和思想能力的培养。显然,文化管理型企业需要育才型领导。
有人为“企业文化”打了个很形象很贴切的比喻:“企业文化就像一坛酒,酿造它需要很多时日,稀释它只需很短时间。这碗文化之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变得愈来愈醇愈来愈香,也可以变得愈来愈稀愈来愈淡。”随着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很多旅游企业都存在着企业文化稀释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引起企业重视、得到及时解决,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危机。
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认为,有些企业在规模还小的时候还能坚持自己个性企业文化,公司一大就没办法了,企业价值观也就慢慢变淡了,公司也很快就走到头了。时间可以稀释文化,大量新员工可以稀释文化,外来文化也可以稀释文化。
随着旅游企业的扩张,大量新员工潮水般涌入,如果没有及时做好企业文化宣贯和培训,就会导致文化稀释。有的旅游集团通过猎头公司大规模引进高管人才,这些来自大公司的“空降高管”都是带着不同的强势价值观来的。新老员工一合并,不同文化就混淆在一起,很快都会产生碰撞或矛盾,稀释了企业原来的文化底蕴。如果未能及时加以修正、融合,极易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理念的混乱。
谭小芳在咨询和培训过程中与很多旅游企业家都在讨论——我坚持认为,刚出校门的学生因为没有烙上任何企业的文化印记,反而更容易接受企业文化,更快融入企业。
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认为,大多数旅游企业在起步期依靠权威管理,在成长期借助制度管理,在成熟期才考虑导入文化管理,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谭小芳建议旅游企业家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导入文化管理,未雨绸缪,方可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