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处女招聘事件
学景区事件营销
4月14日,信阳一人才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招聘信息: 招聘全职口唇茶采茶工,岗位要求: 应聘者需为女性(无性经验者),身体健康、热爱生活,形象阳光清纯,无不良嗜好;喜欢并热爱茶文化;胸围为C罩杯以上;身体明显部位不允许有伤疤及受伤等痕迹。 按照岗位要求,应聘采茶工需根据春茶的采摘期每日采集“口唇茶”,每天必须按时进行口腔和身体的清洁工作,按时进行身体锻炼,日薪人民币500元。
此消息一出,被好事者转发到大型网站上,不禁雷到了无数网民,有意思,太有意思。于是纷纷免费义务宣传,四处转发,不几日,各大网站、报纸、电视媒体纷纷报道,很快便已天下皆知。 这是一个典型的炒作事件,自称是公关公司负责人的张志斌给记者发来信函称:这是该公司的精心策划,“口唇贡茶”是一个神秘的历史传说……作为景区营销推广人员,我们可以从该招聘事件中学到什么呢? 一、
事件营销的策划依据 可以根据景区的资源来提炼,资源可以是历史文化资源,也可以是自然资源,还可以是人与景区之间发生的故事。该招聘唇茶女事件的策划依据是当地留存的神秘的历史传说“口唇贡茶”,可见这是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去寻找和挖掘事件策划的创意。这对历史文化景区的启发是很大的,许多历史文化型景区策划人会觉得历史和文化的东西非常枯燥无味,因此如果景区本身没有很高知名度,很难通过事件营销迅速提升景区知名度。但这个事件营销让我们看到,如果我们深入去了解和研究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且能在纷繁复杂的文化元素中钩沉出有吸引力的元素出来,并且激活或活化之,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益。 二、
事件营销的特色挖掘 在众多的元素中,什么是有吸引力的有卖点的元素?这不仅需要我们的一双慧眼,更需要有创意能力的头脑。如果没有慧眼,我们很容易对一些本来可以产生巨大宣传效果的历史文化元素视而不见,而如果没有创意,则我们即便找到了好的元素还是难以策划出好的事件。该事件找到了好的元素“口唇贡茶”,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特色和卖点:“处女”和“C罩杯”。 据策划人张志斌进一步解释说:据相关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口唇茶作为历朝历代的宫廷贡茶,都是选择处女进行茶叶的采集,由处女的口唇采集新鲜的芽叶,并存放于采茶女工的胸部,通过采茶工的体温进行茶叶的“初烘”,所以有些资料记载中也将“口唇茶”成为“乳香茶”。 那么采茶女必须为处女这个元素,策划者并未更改,但是把新采茶放于胸部这个动作,策划人在招聘信息里面就进行了巧妙地改动,那就是“C罩杯”。这里就做了一个巧妙的深化。这种深化刚好可以成为整个策划案的一个关键点,与“处女”元素形成珠联璧合的巧妙呼应。 三、
关联受众制造劲爆点:吸引力放大 如果通过一篇文章去介绍这个历史传说,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因为那是说过去的事。最多也就引起一小众人好奇。但事件本身不具备“自传播力”,没有病毒式营销的效果。策划人在做了“C罩杯”的改良之后,通过一条招聘信息把“处女”和“C罩杯”发布出去,那就是把历史传说中的这两个点直接关联到了女性应聘者。而这种招聘要求既是闻所未闻,又关乎女性的隐私和尊严,必定引起网民热议! 四、
事件营销的持续跟进 该事件营销爆出不久,策划人就对事件本身做了证实,于是网络上和报纸上都出现了唇茶女采茶的照片组图,进一步把招聘处女事件放大。以达到网民持续关注,电视报纸继续跟进,人们进一步了解其景区,从而使景区形象和信息都达到最后有效宣传之目的。 五、事件营销的风险控制 事件营销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这种风险来自于其挑战道德底线、打破常规等来制造吸引力。因此,如果不做好风险控制,事件营销往往会引火烧身。因此,在操作事件的时候,必须提前充分地预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前对其可能出现的所有负面影响做好因应对策,以达到有备无患。我们有理由怀疑,记者采访的当地村民讥笑、讽刺策划方一事,都有可能是策划方故意把争议性进一步扩大的策划。 六、事件营销要诀 从以上处女招聘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事件营销对事件本身要求很高,该事件应该具备以下几点或者其中一点: 1、反常性: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情都容易产生麻木,视而不见。该招聘事件的要求很特别,又是“处女”又是“C罩杯”,与平日的招聘条件太反常了。 2、有趣性:这个招聘事件的有趣性在于,唇茶的采摘工艺要的是“处女”,而且茶还要胸部的温度来“初烘”。更有趣的是招聘的时候还要求必须“C罩杯”,太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了。 3、争议性:如果一个事件炒作出来,都说好或者都说不好,则这个事件的炒作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因为人们意见一致的时候,关注的往往不再是事件,而是事件引发的价值认同。因此事件炒作要有争议性,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才会将大众视线一直停留在被炒作物的身上。 4、吸引性:事件的吸引性在于该事件是关于“性”的信息。不管是“处女”还是“C罩杯”,都“抓住男人的软肋”(全铭语),也就抓住了眼球。因此,事件炒作者对人性和心理把握要十分精准到位,什么是人们必定喜欢关注的,什么是人们不太喜欢关注的,在这上面深入研究和牢牢把握,才能达到凡炒必火的效果。 5、危险性:凡是事件炒作,都是双面刃,由于以上几点特性,决定了事件是在钢丝绳上行走,悬崖边上舞蹈,稍有不慎就物极必反或者功亏一篑。 江 华——景区资深策划人、文化旅游学者。主修文化旅游与管理、汉语言文学。10余年旅游从业经验,从事过导游、计调、旅行社业务、旅游教师、旅游策划、景区管理、景区营销、温泉酒店项目运营等工作,对整个旅游产业链有完整的深度把握,热爱国学、有坚实的旅游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对景区总体定位、品牌形象策划和项目产品策划、景区整合营销等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自创“目标倒向式营销”和“针细化营销”旅游营销理论并在实践中成功运用,曾策划山东、云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等省景区和港中旅、佛山国旅等项目案例。为国内多家景区提供过品牌形象和整合营销顾问服务。 联系方式:18933721209, 0755-82191546
QQ:8504014, e-mail:[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