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黄金周,在地震中倒下的都江堰
重新站了起来。
日前,850余名参加“爱心之旅”的上海游客参观了刚刚重新开放的“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这里到处都是飘扬的导游旗、闪烁的照相机。谁也想象不出,就在过去4个半月中,这里曾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据不完全统计,仅10月1日一天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旅游的游客就有1.8万人次,已恢复到灾前黄金周接待量的70%。随团游览都江堰的沪上多位旅行社老总都不约而同发出感叹:“都江堰旅游业会比地震前更红火”、“都江堰旅游要腾飞了”……
地震的伤痛令人沉思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市因“水”而兴、因“堰”而名、因“道”而盛,是一座山水幽秀、文化浩瀚、风情浓郁的城市。然而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使蒸蒸日上的都江堰旅游业遭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
一连4个半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闭门歇业,没有接待一个游客。大地震造成了都江堰市旅游行业直接经济损失101.62亿元,12万多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失去就业岗位。面对巨大的伤痛,古堰儿女在沉思:都江堰旅游业难道就此一蹶不振?能否将灾后重建变成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呢?
丽江的经验值得借鉴
旅游业在遭受巨大灾难后实现腾飞,云南丽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96年2月3日那场强度7级的大地震中,丽江当地死伤人数达到17366人,有20余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46亿元。然而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遭受灾难重创的古城,竟然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丽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当地政府看准了这一时机,把恢复重建与旅游相结合,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累计招商引资达20多亿元。随后,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泸沽湖等众多旅游资源都得到了深度开发,丽江的游客每年都以高于34%的速度猛增。目前丽江旅游(,)业综合实力已上升到云南省的前三位。
专家分析丽江劫后重生的案例后认为,在灾难发生后,如果规划得当、措施得力,灾后重建就是一次新的提升机遇和发展机遇,否则可能表现为永久性的灾害影响。同样遭遇地震灾难的都江堰市,能否像丽江那样抓住发展机遇并且超越丽江呢?
价值再发现追求提升
记者通过随上海市民“爱心之旅”首发团访问都江堰期间的所见所闻分析,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都江堰市旅游业重建,不仅仅追求旅游功能的恢复,更追求旅游设施能级的“提升”。黄金周期间,到都江堰旅游的上海市民亲眼目睹了文物古建筑的修复修缮过程。引起大家关注的是,修复工程采用了原位置、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的“四原”方法,同时还增加了避雷、消防、安防等设施,并在建筑的隐蔽部位加入成熟的抗震技术。利用震后百废待兴的时机,都江堰市及时奔赴上海等地招商引资,迅速签约、开工了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和高端旅游文化休闲项目。
都江堰市旅游业重建,提出了“价值再发现”理念,在来自上海的对口支援专家协助下,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体规划和整合。规划中的都江堰旅游不再是简单的古遗迹观光,他们挖掘青城山的道文化和中草药资源,开始打造“中国式养生基地”;他们挖掘青城外山、龙池、虹口山地的自然资源,引入、漂流、攀岩、山地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开始打造“运动休闲基地”;他们还挖掘田园风光和农家乐资源,准备建设一批高端乡村连锁酒店,打造“乡村度假基地”……
都江堰市旅游业重建,也没有忘记保留地震的遗迹。在都江堰景区,东苑门到张扉亭一段已被设为地震遗址参观点。游客通过新建成的木结构步道,可看到“5·12”大地震给美丽的都江堰所留下的惨痛记忆。
抓住了重建契机的都江堰会变得更加美丽,都江堰的旅游业将在“浴火重生”后实现大跨越。这就是都江堰旅游前景看好的“公开秘密”。(本报都江堰10月4日专电)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