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策之在道——旅游策划漫谈
[打印本页]
作者:
书呆子
时间:
2008-10-2 11:40
标题:
策之在道——旅游策划漫谈
策之有道
——旅游策划漫谈
“道,既是规律、又是境界”
——浩然
旅游策划,就社会分工而言,是一种新兴的行业或职业;就学科而言,是一门以智慧演绎和智慧经济为基本形态的新兴学科。因为其“母体”——旅游和策划两行业(学科)对全球来说都是比较年轻的。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学产生不到
100
年,虽然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不管是在实践和理论探索上)。而策划行业,自古有形(以为他人或机构出谋略为生之人或群体),但尚不成体系。因此,旅游策划更需要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不是说某人或某些专业机构有了几个或几十个成功的案例就完成了旅游策划行业规律和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性梳理。旅游策划的“真谛”需要大量的人去实践和检测、鉴别,最后获得某一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用中国古代的哲学观来诠释那就是“参行悟道”,不管是“渐悟,还是顿悟”,最终还是要求得一个“正果”的。探求旅游策划的真谛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过程。以下漫议之观,或许是一家之言,并非决绝之理。探索而得,希以求证。
一、得道者,非尽为修道之人
纵观天下旅游策划大师、旅游策划专家、旅游策划精英之从业背景,你会惊奇的发现,
90%
的旅游策划高手是半道出家,或者根本就不在次行中。许多人原来是从事新闻写作的、广告行业的、地产行业的,绘画的,研究历史或地理的,甚至有些人是根本与旅游沾不上边的,比如:还有学化工出生的。这些工作背景或学业背景都不影响他能拿出“精点子”或策划出经典案例。看来旅游策划的“道”,并非只是修道之人才能悟出,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业外人士能够做出“神来之笔”。道家常讲,“道无常道”,佛家常言,“法无定式”。因此,不可迷信“修道”之人。不管这些谋略者出身何处,主业如何,能在自身心性的理解之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就应该视为有道之士。不过从社会发展来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客观上要求旅游策划成为一个更为系统、专业的行业或学科。故,需要催生大量的“修道”之人或机构。以后作为一个专业咨询服务行业来说,更多的科学合理成系统的解决之道会出在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上。这也是必然,社会分工如此,国家法律法规也要求如此。
二、
“上下求索”与“兴会得来”
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兴会”(灵感、直觉)之多少。前者饱含激情与个性,感性多余理性,尤其是在做旅游项目策划和推广策划时,这个特点就非常显著。而旅游规划则有根有据,在国家或地方之规下“就范”,不可妄为。不管是旅游策划还是旅游规划,他们都讲究一个“道”:对当前的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或者勾画未来的有序蓝图。另外穿梭于策划与规划之中的一些共性都会重视综合背景的分析和找到项目的亮点所在。不管是通过因子评价还是通过
SW0T
分析,都是在“上下求索”,希望通过对背景条件、资源条件、市场条件等分析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或找到一个突破口。在这个求索的过程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分析方式: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如郑玄治诗“循其上下而省之”和“旁行而观之”。实际上从审美的角度也需要如此“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旅游项目策划、规划上,先纵挖其资源本质,再横向比较研究同类项目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策划方式。只有仔细研究所有的前置条件之后,再审视之,熟思之,渐而成竹于胸。一如苏轼所言:“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兴会得来”,大部分也是基于对整个项目全面研究分析之后,在上下求索的基础上获得。有一部分是“识心见性”和“拈花一笑”的“悟道”非常人所能得。也是需要功底和悟性的。在旅游策划过程中上,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我们都应该重视“兴会得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策划灵感和创意。案子好写,灵感难求。如同杜甫做诗“吟安一个字,捻断万根须”。不过这也正是旅游策划之魅力所在。没有创意的旅游策划是枯涩、干瘪的,缺少灵性。旅游策划最难求的也是“兴会”。旅游策划初学之士,我建议还是先学禅宗神秀的修行方式:以佛家经典(专业书籍、案例)为研究对象,先“渐修”后“大彻大悟”。当“修行”到一定阶段后,道行深处,自然而致,物我两忘,再思慧能:因机缘而顿悟,兴会得之不劳。
我们常说道是一种规律,也是一种境界,其实在旅游策划规划中随处可见。第一类:掌握其要点,把握好分寸,安排好时序,勾画好轮廓,道之所见。第二类:上下求索、深入浅出,左右衡之,滤其混沌,大光明所在,兴会自然得来。不见其物,不思其状,胸中并有丘壑万千者,少之又少,在旅游策划规划行业中不宜推崇。毕竟旅游策划、规划还是一门要求其真的智慧科学,而不是虚实可论的哲学。
三、策之有味,安得其道
我解旅游之“味道”:无味无道,有味有道。或许有些唯心,但在多年旅游实践和研究中,发现一些成功景区或一些成功营销推广活动,仔细思之,品之,自会得出多种滋味。“味”在诗歌、小说、戏曲、音乐、绘画、书法等审美上运用的很多。在旅游策划中,我们不凡借其味来说道说道。
旅游策划人,要把一个旅游项目策划好,除了要有上下求索之态度和兴会得来之机缘,更需要把握个中味道。一是从旅游主体(旅游者)角度来思考,二是从旅游客体(旅游对象)角度来思考。旅游策划非常重视市场需求行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就设计出什么样的景区。而这个需求主体本质上是人的需求。旅游者希望看到或体验到的旅游产品是要有味道的:趣味、情味、风味、气味、意味等。能否从中获得这些滋味、余味、韵味的身心体味,就直接关系到旅游者对旅游景区(产品)的满意程度。因此,旅游策划者,在策划一个景区、组织一个营销推广活动时,一定要明确:如何把这个景区或活动的独特味道表现或设计出来。满足旅游者的“五官需求”(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对“心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策划文物类景点,你得把讲解员的讲解词和个人素质培训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大部分文物是冰冷生涩的,这个时候导游或景点讲解员的个人素质和讲解如何就直接关系到听者是否为之动容。要让文物的古味和渗透到观者的眼里、耳里、心里,那就首先需要讲解人员把这个味通过语言散发出来。在江西的井冈山、四川的金沙博物馆那里就可以看出,讲解员声情并貌的讲解使游人仿佛置身其境,如物再现,游客的情绪往往被讲解者讲解的内容所深深的调动和感染,而不一定是被文物所改变。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真味”。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到旅游对象当时的情景,需要精心策划、设计,让人更多的了解到个中滋味。
“节奏”和“留白”,是旅游策划中应该把握的要点。不论是项目策划还是推广策划,都需要对这个项目或活动的节奏要有一个合理的控制性设计。比如:一个景区,不能全是动感地带,也不能全是宁静至远。太动了,容易兴奋过度;太静了,容易审美疲劳。步行游览的线路也不宜太长,步行太远,旅游者的享受性乐趣就没有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改变交通方式来调节情绪。节奏时快时慢,项目有动有静,活动有缓有急。如果华山一直笔直向上而没有登顶之憩,再奇险也失去其真味。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曲径同幽和豁然开朗,疏密有致,高低有序,我想就是在把握游客的旅游节奏。去苏州园林游览最能感受到古典园林的况味。“留白”的手法在戏曲、绘画、书法、舞台艺术上经常使用。在旅游策划中,我们也经常运用,开发景区时,地下的部分文物故意不出土,湖底水怪之谜就是不解释,景区里总有一块禁土,遗址里人物的背景总是不说清楚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留白”,在设计悬念,引发游客的好奇之心和寻味之趣。旅游策划要懂得和舍得留白!尤其是旅游地产类项目需要引起重视,现在许多旅游地产已经没有“留白”之处了,也就难有寻味和研味之道了。
四、引人入胜,三点开道
目前许多景区,许多营销方式、活动策划等,都经常出现同质化现象,这很让游客或消费者伤心。走到那里都一样,自然引不起喜欢旅游的游客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旅游者的旅游要求和审美观已经提高了。这就给我们从事旅游策划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旅游景区而言,要想把游客吸引过来,还能留的住,就必须精心策划出该景区的“亮点、热点、卖点”,这个三点也就奠定了该景区的特色,至少是成功的基础。缺少这三点的景区是不太成功的。这三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有亮点,就有看点,也就有了个性特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点睛之笔”。一个景区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否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项目或味道。比如九寨沟的水,黄山的山。热点,主要指一个景区中游客比较喜欢参与或体验的项目,可能不一定具有唯一性或差异性,但放在这个地方,大家就是喜欢“争向涌之”、“相与为乐”。比如深圳华侨城欢乐谷的过山车、摩天轮等器械类游乐项目。卖点,主要是指某个景区中效益比较好的项目,但不一定是亮点,也不一定是热点。看似矛盾,但又的确存在。现在许多地方的旅游主题公园
+
地产的形式就有效的诠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单独的看,旅游园区内的纯旅游项目不管是亮点还是热点,都不怎么赚钱,但因为有了亮点和人气,整个园区的旅游地产和土地就值钱了。园区的门票收入和项目收入的比例只是很少的一点。因此,在策划和设计一个旅游区的时候,必须思考三点设计的逻辑关系和组合比例。不管是政府投资者还是民营投资者,投资都需要讲究回报,三点缺一,都不算完美。
五、欲成其事,取之有道。
这个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道义,二是渠道。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旅游项目策划,不是见钱就做,什么条件都做,不管能否成其事,就信口开河的答应。这是对客户最不负责的做法。这既不符合江湖道义,也不符合旅游策划的本意。旅游策划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否则难成大事。随便应付、恶意竞争、欺骗套取都非正道。策划讲究甲乙双方的真诚交流和坦诚以待,这样才能拿出有效的案子和保证案子的成功执行。成如《中庸》所说“诚者,天下之大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目前,我们看到的许多成功案子或那些正在探索旅游全程策划的从业者,如果不懂此道,那么就很难和客户长期合作下去。第二层含义的道,是目前比较科学也是未来的旅游策划人或策划机构的发展趋势:充分整合和利用好一切能为该项目服务的有效渠道。要想成就大事,让项目达到预期或超出的目标,靠一己之力,一人之智,是很难做到的。一个大型项目策划将涉及到许多层面的专业机构。比如为一个旅游区全程策划,那这个全程策划机构就要有相应的战略合作渠道为这个旅游项目服务。金融投资机构、规划机构、建筑设计机构、园林设计机构、建筑工程公司、经营管理团队、销售渠道、媒介机构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渠道的支撑,那这个项目可能在成型之时要么面目全非,要么半途而废。看一个好的策划机构、团队不单纯看它的团队领袖和团队规模有多么厉害,更应该看这个团队有多少可以调动、运用的相关渠道资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会发现:多渠道的有效支撑,比策划创意本身还重要。今年国庆期间,成都某营销策划机构在重庆大足龙水湖全程策划的“
2008
年重庆大足龙水湖国际露营音乐节”的成功举行就是有利的证明。
一个经典的旅游策划案,自然会催生一批优秀的旅游策划人。而能从那些策划实践中找到“道”的不多。或许是时间不允许,或许是心不静。记得一个学者这样说过:“生命需要沉思,方知人生之美”。旅游策划,需要不断尝试与探索,更需要适时沉思旁观。
(作者:成都意道旅游策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兰永强)
成都意道--旅游全程策划先行者
全国率先提出旅游全程策划运营观点的专业旅游策划运营研究机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策划、规划设计机构之一,近几年公司参与的部分项目已在成功运营并获得了较大的投资回报及广泛好评
。
意道机构近年来主要规划策划成果
2002
年,四川万贯集团碧峰峡项目总体策划
2002
年,四川万贯集团碧峰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融资用)
2003
年,什邡西部惊奇欢乐谷项目全程策划
2003
年,四川花水湾花溪温泉旅游度假中心项目策划规划
2003
年,四川彭祖山景区总体规划
2003
年,四川彭祖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立项用)
2004年,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旅游全程策划
2004
年,陕西省铜川玉华宫大唐玄奘文化项目总体策划
2004
年,陕西安康香溪洞道教养生文化乐园项目策划
2004
年,陕西省安康市瀛湖情缘文化园项目策划
2005年,峨眉山国际旅游休闲度假中心项目策划
2005
年,陕西省安康市旅游发展概念性总体规划
2005
年,四川广元秦巴大草甸项目策划
2005
年,四川广元明月峡风景区总体策划
2005年,四川明月峡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立项用)
2005年,四川剑南春集团森林温泉项目商业策划
2005
年,四川南充西山公园安汉古城商业街总体策划
2006
年,湖南张家界大庸府城商业地产项目概念性策划
2006年,四川达州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全程策划
2006
年,河北石家庄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年,成都崇州市三和农业新村旅游项目概念性策划
2006年,达州市翠屏山乡村旅游项目总体策划
2007
年,陕西唐华清宫温泉项目策划
2007年,宜宾市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2007年,遂宁市中国观音故里旅游项目管理运营策划
2007年,希望集团---叠溪-松坪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方式
网址:
成都意道旅游策划公司
四川旅游策划网
联系人:兰永强 13388169159 祝建伟 13194970343
(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勿删除以上介绍信息)
作者:
全铭哥哥
时间:
2008-10-5 16:03
一个好的策划总是有神来一笔,而要很好地系统可行性形成一整套方案也就相当是“成器”又是要有很强的基本功。由此观之,是点面结合的。
欢迎光临 中国旅游营销社区 (http://www.chinatmc.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