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学院派”正在失去旅游规划的市场

“学院派”正在失去旅游规划的市场


作者 : 五月莲花



单位分为四类:

    一是最早的学院派,各个大学的教授们以“旅游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的名义承揽旅游规划业务;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旅游学院、西北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等。现在,几乎每个高校都有旅游系。每个老师都在找的业务。

    二是其后的城市规划派,各个城市规划设计院顺带着(其主业是城市小区规划)做一些业务;如清华建筑规划设计院、中国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建筑规划设计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太原设计院等等。

    三是专门的公司,如旅游规划设计院、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旅游规划设计院、广西设计院、绿维创景、度假湾公司、仙创、奇创、来也、建国惠景等等。

    四是国外设计机构,往往是景观设计公司,有的是建筑设计公司,也承接业务。如阿特金斯、贝尔高林、易道等等。

    目前,市场最好的是第二第三类。以前最火的学院派已经是江河日下了。很多地方的旅游局长深有体会地说:“那些大学老师做出来的东西,不行!”

    我问他们,为什么说不行?

    他们说:一是空。一大堆理论,一大堆概念,甚至一大堆公式,一大堆外国学者的名字,文本如论文。在里面要睁大眼睛才能找到对本地区规划相关的具体内容;

    二是浮。只是点到为止,不能直截了当,直接告诉你怎么做。一问具体问题,例如应该安排多少停车位、多少餐位、多少床位,他们往往答不上来。

    为什么空?因为大学老师一直教导学生这样写文章。先阐明概念,进行前人研究的综述,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习惯了搜索研究论文。

    为什么浮?因为老师也好,学生更加,根本没有旅游实践。没有在旅游景区工作过,怎么能够掌握具体的东西?他们所掌握的,除了理论,还是理论。大学老师们忙着呢,很多事情,发表文章、评职称,对于是玩票似的,一年做不了几个规划,水平提高慢。学生好不容易从“依葫芦画瓢”的状态有所提高,就毕业离校了。那些老师一直用“学徒”级的人。

    城市规划派为什么市场好?因为他们有人脉关系,与各地规划局、国土局关系好,容易接到活,二是他们做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有技术支持。但是他们的成果口碑不一定好。王衍用就曾经指出,清华、同济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是旅游景区规划的三大罪人。他们把景区城市化。

    专门的公司为什么市场反映好?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他们要靠这个吃饭。他们不象学院派,学校有工资发给老师。二是他们专门干这个,专心。

    现在,学院派还有一些市场,一是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这是政府工程,“空”一点也没有人在乎,还有一些市、县没有做;二是一些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地方,接触缺乏经验,图这些大学牌子大,找学院派做规划,交了“学费”,做了“冤大头”。

    学院派的市场正在失去。他们的牌子正在倾倒。

    一些大学老师,为了挽救这一趋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如来也、必得、智博、大地风景、大地景观,等等。有的没有队伍,只是一个公司牌子,还是换汤不换药,没有用。有的有固定人马,好了很多,但是领军的老师忙啊,其实很少管得到,公司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找他们做规划的单位往往感觉上当:奔着某某大学、教授的牌子委托他们做规划的,结果变成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技术人员,甚至某教授没有露脸,也没有某大学的人出现。他们的口碑,还是不可避免地继续下滑。

    旅游规划界正在洗牌。专业的机构将赢得市场。

岁月静好  现世安然
商业行为应该以市场来检验,各取所需吧
中国旅游营销社区
———这里定期举行旅游专题研讨,
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工作人员
    在这里时刻进行思想碰撞、信息共享!
这里
    是不懂旅游行业的人了解旅游行业的快捷通道!
    是旅游工作者思维突破的地方!
    是勤苦的旅游工作者茫茫红尘中心灵的故乡!
分析的很客观,应该有新一波的洗牌
用心服务于旅游全过程!
我觉得只是一个分工不同的问题,两方都会有所发展,各有优势和不足处
中国旅游营销社区
———这里定期举行旅游专题研讨,
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工作人员
    在这里时刻进行思想碰撞、信息共享!
这里
    是不懂旅游行业的人了解旅游行业的快捷通道!
    是旅游工作者思维突破的地方!
    是勤苦的旅游工作者茫茫红尘中心灵的故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