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之道——还应激流勇进、还魂于水
在中国古代,晋人江统是一位颇具远见卓识的智慧人物。“五胡乱华”之前,他曾写过一篇极富预见性的文章——《徙戎论》,其中有一段话:“夫圣贤之谋事也,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乱”。意思是说,我们谋划事情,要在危机尚未出现之时就做好准备,要在隐患没有形成危害之前就彻底清除。如前所述,“周庄模式”,本质上属于直觉型、冲动型的商业思维模式。理论自觉的先天缺失,使周庄的总体旅游格局从初始形成到高速发展,始终缺乏了一种纵览战略全局的通盘考虑。
在周庄旅游事业发展的初期,这一问题并未显得十分严重。其时,国内观光型旅游市场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面对来自旅游市场的旺盛需求,周庄以独特的水乡资源为背景,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品牌,既富有新意,又别具魅力,因而受到游客和旅行社的欢迎。
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江南六大古镇”的群体崛起,又使周庄原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以水乡资源为依托、以粗放式经营为特点的“周庄模式”,如果不因时顺势,全面改善和及时提升景区的旅游品质,那么,无论市场营销和品牌宣传如何成功,都难以长久维持周庄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反,地域狭小的古镇景区对大规模旅游人群的过量承载,不但会影响游客的旅游感受,而且会导致商业化的泛滥,进而侵蚀古镇的淳朴民风,毒化整体的旅游氛围。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周庄模式”的成败得失,并非是要否定这一模式。“周庄模式”的诸多不足,终究是发展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变革和创新,逐步加以解决。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并且通过理性的思辨,找到关键症结之所在,那么,周庄的旅游事业就难以在新的起点上获得进一步提升、突破和发展。
激流勇进,再领风骚
回首过去,“周庄模式”曾经独领风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成功。时至今日,它的合理精神内核,仍是周庄人最可宝贵的财富,也值得国内的众多景区深入研究和认真学习。周庄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那种洞察商机的超凡能力、坚韧不拔的市场意志、激流勇进的精神气质和引领潮流的进取意识。
在未来,周庄人仍应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知难而上,激流勇进,从而再次引领市场潮流。应该说,直到目前为止,周庄的市场领导者地位,并未真正动摇。媒体对周庄的批评,旅行社对周庄的指责,广大游客对周庄商业化现象的不能容忍,恰恰说明“中国第一水乡”这一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在未来的市场博弈中,周庄的真正对手,不是其他古镇,而是周庄自己。只有勇于挑战自我,不断突破自我,最终超越自我,才能跳出“周庄模式”的现有束缚,重新找到新的市场方向,获取新的发展动力。
从战略层面看,周庄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以更加宏阔的视野,提出一个既能对外迎合市场需求,又能对内凝聚人心的战略目标。彼得·德鲁克说:“战略,就是投入今天的资源,实现明天的希望。”如果说当年周庄旅游缺乏战略主导意识是时代使然,因而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在经历了无数次市场洗礼之后,周庄人理应对自己的市场实践经验做一个全面梳理,并将之提升到理性高度加以重新认识。
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以来,周庄已经提出了努力打造“国际周庄”的响亮口号,令人耳目一新。曾被评为“2004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屈玲妮">屈玲妮ersonName>女士对笔者表示,周庄今后的旅游事业,将在“十年保护”和“十年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十年提升”,从而将现在的“水乡周庄”,打造成未来的“国际周庄”。对于周庄这一全新的战略思考,笔者深表认同。需要提醒的是,“十年提升”,不应仅仅是品牌形象的提升,而应是包括产品、服务、营销、流程、渠道、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提升”。而“国际周庄”的成功打造,关键还在于“中国第一水乡”这一品牌,能否最终得到来自产品层面的有力支撑,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以水为媒,还魂于水
当我们从空间角度,透视周庄旅游的未来战略格局,有一个现象颇耐人寻味:周庄古镇的核心旅游区,呈现出一种非常特别的、令人浮想联翩的“井”字型。那穿屋而行、穿庄而过的四条小河,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向流出庄外,流向江河湖海。对于一代代周庄人而言,这缓缓的河水,流出去的是理想和希望,载回的是外面世界的信息。它承载着昔日周庄的商业辉煌,也成就了现代周庄的旅游繁荣。可以说,从古到今,周庄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
然而,这寄托着周庄人无限希望的小小河流,也使周庄因水而阻,因水而困。呈井字型分布的四条河道,将水乡古镇最具稀缺性的优质资源,牢牢地分割包围在0.47平方公里的狭小范围之内。这种资源集中度极高的空间格局,对周庄旅游的长远发展,殊为不利。在周庄期间,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韩俭康">韩俭康先生曾经和我一起漫步双桥。望着烟雨中的枕河人家,他感慨地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遗产确实是举世无双的。但是,我们核心旅游区的空间实在太狭小了!”
的确,这一历史形成的空间条件,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水乡周庄,也是导致游客不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很难解决,但又无法回避。怎样才能巧妙化解这一制约因素,使周庄重新获得战略发展的弹性空间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到八个字:“以水为媒,还魂于水”。
所谓“以水为媒”,就是周庄在考虑未来的发展战略时,应当以水为载体,以河道为主线,以水乡资源为依托,逐步调整和重新安排古镇现有的空间布局。
通常,景区空间的拓展,一般采用“块状分布”或“圈层扩散”的常规思路。但对周庄而言,由于河道对旅游区块的天然分隔,这样的思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较大麻烦。比如,由于人流集中于核心旅游区,自然吸引众多商家进入。久而久之,就形成商铺过于密集拥挤的现象,导致旅游购物环境的恶化。但是,如果我们远离核心旅游区建造大型购物点,又会因缺少景点资源的支持,加之河道隔断造成的不便,使商家很难盈利。
但是,如果我们顺势而为,采用“以点带面,线状辐射”的新思路,以核心旅游区为中心,沿着古老河道的自然流向进行空间布局,就可以将古镇原有的水乡资源优势,由近而远、由内而外地逐渐延续和弥漫开来。这样,河道阻隔的不利因素,就能转化成有利条件。
所谓“还魂于水”,就是周庄在未来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时,无论涉及到吃住行还是游购娱,都要深挖水乡文化,做足水的文章,赋予每一个旅游产品以活的灵魂。使“中国第一水乡”这一品牌,获得一种文化张力。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之后,现在几乎人人意识到了客流量过大对周庄长远发展的危害。但是,如果限制人流,又会导致景区收益的下降。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这就必须既控制客源,又刺激消费。最好的办法,是让游客在周庄过夜。
怎样才能让游客安心住下来?在周庄既宁静又寂寞的夜晚,游客怎么住?怎么吃?怎么玩?必须营造一种动静皆宜、雅俗共赏的水乡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不应仅仅满足于创造空间留人住宿,更应创造出让人能够领略水乡韵味的空间情境。此外,还应通过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构思,加深水乡和游客之间的互动,让周庄的过夜客人,圆一个水乡之梦。
比如,围绕“周庄舫”,可以开设各种档次的“水上餐饮”,让游客一边吹着清凉的夜风,一边品尝水乡美味;在河道宽阔之处,可以建造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船形的“水上客栈”,让游客在微波荡漾中伴水而居、枕河而眠;在华灯初上之时,可以开辟“水上集市”,让爱逛街喜热闹的游客站在船头跟渔家女讨价还价,享受一回水上购物的快感;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可以开张三五个“水上风情吧”,让喜欢休闲的俊男靓女们听着似有似无的悠悠丝竹,望着远处明明灭灭的点点渔火,做一次超凡脱俗的幽思冥想;在惬意的夏日黄昏,可以组织“水上人家”,驶向令人心旷神怡的外河,让游客亲手把一次船舵、织一次渔网、捕一次鱼虾、放一次鱼鹰······